亚洲天堂视频一区,日韩欧美高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观看,极品白嫩粉嫩美女国产,日韩av在线网,欧美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一级,人人草天天草

當前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網(wǎng)  ->  論壇新帖  -> 正文

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冷板凳”

2020年08月31日 14:14:33 來源:經(jīng)濟日報 作者:舒云

  一只小小的螞蚱本無關痛癢,可聚集多了便能“興風作浪”,最終釀成一場可與旱澇齊名的自然災害——蝗災?雌饋砣诵鬅o害的蝗蟲為何能夠聚群成災?千百年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將其歸結為“天災”。通過潛心鉆研,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帶領團隊終于將“兇手”緝拿歸案,獲得了國內(nèi)外權威專家高度認可。而他們16年如一日致力于蝗蟲成災相關機制研究,為人類糧食安全鍥而不舍地努力,堪稱“板凳甘作十年冷”的典范。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宜瑜至今清晰記得這樣一幕:多年前,康樂等人大箱子小箱子地把蝗蟲從野外搬回實驗室里,其中辛勞不言而喻。“這項重大成果是康樂團隊長期堅持的結果!标愐髓ぴu價說。

  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熱更難。在很多人眼里,坐冷板凳意味著被邊緣化,從此遠離名譽地位,與孤獨相伴,是迫不得已、不求上進的無奈選擇。殊不知,科學研究有其自身規(guī)律,只有耐得住寂寞、堅持不懈,才有可能迎來柳暗花明。從一生執(zhí)著于青蒿素的屠呦呦,到與火藥糾纏半個多世紀的王澤山,再到一輩子只做超導一件事的趙忠賢……回望這些站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領獎臺的科學家,倘若沒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恒心與韌勁,沒有淡泊名利、甘于清貧的高貴品格,就不會有后來的一鳴驚人,以及科研領域的重大突破。

  再看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從立項到結題平均為11.4年,從結題到提名間隔4.4年。用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的話說,每一項國家科技獎背后,都是科學家們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研究,往往有著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能否成功捕捉到這一科學靈感,正如數(shù)學家華羅庚所說,如果科學上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偶然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換句話說,這種“偶然的機遇”通常只會垂青那些追求真理、踏實苦干又守得住初心的科研工作者。

  當然,把冷板凳坐熱,不僅需要新時期科技工作者們繼續(xù)傳承發(fā)揚老一輩科學家隱姓埋名、久久為功的科學家精神,也需要社會各方拿出實實在在的資金、政策支持,建立穩(wěn)定支持自由探索的機制,讓更多有志于探索未知世界且甘坐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在科學海洋里快樂遨游。

(舒云)

[編輯: 王航飛]
(本文來源:經(jīng)濟日報)
  • 科技金融時報
舉報電話: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號 |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杭州)律師事務所陳佳律師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3120240003 | 浙ICP備2024107310號 | 浙公網(wǎng)安備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