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可以訴說獨特的中國韻味,天青、妃紅、蒼綠、黛藍……這些色彩名稱裊裊娜娜地襲來時,一幅幅山水畫卷在眼前暈開。
4月13日,一場“只此青綠,中國傳統(tǒng)色彩美學”的主題宣講活動在浙江海洋大學校園內舉行;顒又荚趥鞑ブ袊鴤鹘y(tǒng)色彩美學訴說的獨特韻味,以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為支撐,以《千里江山圖》為主題,帶領大家領略山水畫中的青綠色彩。
活動伊始,浙江海洋大學校園文化宣講團在櫻花樹下布置好現(xiàn)場,背景是《千里江山圖》的復制品!八纬,是中國古代文明發(fā)展的高峰時期,也是中國山水畫成熟的高峰時期,有著“東方的文藝復興”之稱,在文人和士大夫的影響下,市民階層審美需求不斷提高,普遍追求雅致的生活。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山水佳作層見疊出,《千里江山圖》正是宋代青綠山水中的代表杰作。”現(xiàn)場,宣講員為觀眾介紹《千里江山圖》的歷史背景。
宣講員還細致講解了《千里江山圖》的繪畫內容——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現(xiàn)手法和精密的筆法,描繪了祖國雄偉壯麗的錦繡河山,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tǒng)的“青綠法”,敷色夸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這幅傳世名作之所以“青綠之色千年不敗”,正是得益于其使用的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的礦物顏料。宣講員借助展臺上的展示材料,講解孔雀石是如何經過洗、搗、籮、淘、研、煮、漂、磨等步驟變成青綠色顏料,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聆聽,觀摩展品,品鑒古人制作色彩的獨有智慧。
團隊還邀請了國畫老師現(xiàn)場繪畫《千里江山圖》局部圖,青綠江水自老師筆下緩緩成形,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賞。
同時,為了帶來更深刻的互動式體驗,幫助大家沉浸式領略青綠色彩的魅力,宣講團還準備了簡易版《千里江山圖》的油畫棒手工制作材料。不少青少年兒童踴躍參加,在團隊成員的細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之下,共同繪制了一幅又一幅屬于他們自己的“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圖》作為中國古代繪畫的瑰寶之一,以其卓越的繪畫技藝、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歷史價值而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珍貴資料。浙江海洋大學校園文化宣講團通過實物講解、繪畫觀摩和手工體驗,帶領大家沉浸式學習、互動式體驗中國傳統(tǒng)色彩文化的獨特美學,和中國古代繪畫的深刻內涵,并從中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和精神力量。
(王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