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康乃馨香氣彌漫,溫州市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的教室里,幾位孤獨癥兒童母親圍坐成圈,臉上帶著期待與溫柔,手中記錄下密密麻麻的與孩子溝通的技巧。這是她們?yōu)樽约哼x擇的母親節(jié)“特別體驗”——在學習與交流中,尋找與孩子對話的新可能。
日前,溫州大學李曉燕教授帶領的溫大孤獨癥兒童教育與康復研究中心與市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合作,發(fā)起了“星光計劃”公益項目,通過每周1次線下家長工作坊和每周1次1對1家庭干預指導,幫助家長掌握孤獨癥兒童的科學干預方法。深耕孤獨癥干預領域超20年,李曉燕的研究成果已助力400多個孤獨癥家庭改善親子溝通!案改甘呛⒆幼铋L久的陪伴者,團體輔導是一個雙重平臺,既能傳授科學的方法,助力提升孩子的語言和社交能力,又能為孤獨癥兒童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幫助家長在相互交流與鼓勵中緩解焦慮。”
課堂進行到練習環(huán)節(jié),幾位母親正在通過“情景模擬”練習“描述”策略。授課老師提前收集了家長們在日常溝通中的典型難題,引導母親們通過角色扮演重現困境。孩子對媽媽的提問充耳不聞怎么辦?“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發(fā)起對話,先觀察孩子當下感興趣的事物,再用簡單語言對這些事物進行描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主動加入對話!
母親們兩兩分組,利用團隊精心準備的《家庭干預工具包》,反復演練“描述”技巧。從最初面對孩子無回應時的手足無措,到逐漸掌握用溫和的語言、夸張的表情吸引對方關注,課堂氛圍專注又溫馨。
“去年母親節(jié),我看到別的孩子給媽媽送花,而我的孩子卻不知道‘母親節(jié)’意味著什么,當時我挺失落的!35歲的李女士是參與團體輔導的母親之一,她分享說,當自己用團體輔導課上學的“語言示范”策略,引導孩子對自己說出“媽媽母親節(jié)快樂”時,這比收到任何禮物都珍貴。李女士的話引起了在場母親們的共鳴,不少人紅了眼眶。
母親節(jié)的禮物有很多種形式,在團體輔導中收獲的專業(yè)知識、彼此的鼓勵,以及與孩子溝通時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對于孤獨癥兒童的母親而言,都是最溫暖的禮物。
通訊員 張燕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