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鄰居于我來說,就是吃飯點端著碗,去東家蹭個飯,西家喊聲阿姆、伯伯快樂地來回串串門。因為小時候的我自帶歡樂與天生嘴甜,就是招人喜愛。
但是,我絕對讓住我家右手邊的發(fā)小記恨,因為我被放養(yǎng)模式的教育方法與她父母嚴格要求形成鮮明對比。每每成績出來,我總是優(yōu)于她,我就是她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以至于我常聽到她媽在我面前說:“妞妞,你好好帶帶丹丹,教教她!”碰到這樣場景,發(fā)小總是一臉生無可戀。而我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帶發(fā)小,讓其脫離這煩惱的苦海。
我只記得放了學后,我就可以到處晃蕩,跟著隔壁家阿哥去摘番茄;到玉米隴里掰玉米,扯下玉米須做胡子裝大佬;去看看叔嬸家養(yǎng)的蠶寶寶,而她多數(shù)時間被她那個漂亮的娘親扣在桌前讀書、做作業(yè)。我又故意在窗根下裝貓叫,引得她心癢癢......
一來二去,就把她拐了出來,她娘親拿著藤條追出來,發(fā)小機靈,小眼一瞄到那根藤條拔腿就跑,娘親在身后舉著高高地藤條喊著“你好好地回來——”我總是幸災樂禍。
小學、初中時的我對于讀書,真沒有發(fā)現(xiàn)太難,可能那會兒有那么點小聰明吧。發(fā)小家在我那一排的鄰居中,算得上是響當當?shù)母咧、高干家庭。父親是退伍軍官,在我們當?shù)氐囊粋很吃香的單位任職,而母親也是縣醫(yī)院的一個會計。那會兒每每看到她的娘親,打扮得非常時尚地出入門庭,我除了羨慕就是希望自己長大后也能過如她一樣的生活。發(fā)小家是后來搬到我家邊上的,家里除了發(fā)小,還有長她兩歲的姐姐、帥氣的老爸、溫柔知性的娘。除此之外,最特別的就是他們與光頭的外公、穿著一身素凈的外婆同住。
外公常寡言,外婆卻是家里家外的好手,調(diào)解矛盾的高手。鄰居家有什么雞飛狗跳的事,找上發(fā)小的外婆來理一理,大家就氣順了、事平了。惜言如金的外公有回沖著外婆嫌棄:“路上看到蒼蠅打架都要管下,不嫌累?”外婆卻始終用她的熱心平了許多事。她總是留著一頭齊肩的短發(fā),耳邊別著兩個黑色的最是簡單、長條的發(fā)夾,把多余的碎發(fā)整理得一絲不茍。外婆理事從來都是慢條斯理,井井有條。我常常親切地叫她阿奶,她也特喜歡我,時常能吃到阿奶給我的小吃。因為這,我家老娘時常拿上自家種的各式時鮮、當季的果蔬去還人情。
小時候好奇發(fā)小與她姐怎么不同姓,后來才知道外婆外公與他們同住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發(fā)小的娘也是獨生女,在六七十年代,父輩的獨生子實在是稀少,而她老爸兄弟眾多,故成了上門女婿。雖說在我們小時,上門女婿多是不受人待見的,但是因為她老爸的能耐,卻讓我們四周鄰居敬仰。雖是上門卻自立更生,闖出了一片天地。在父母眼里,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也生了發(fā)小與她姐兩個女娃。他爸一身威嚴,我從小見他爸就有點發(fā)怵,而小時調(diào)皮的我,也有一日惹上了他。記得那一天,她老爸把一輛轎車停在門口,司機在車底下修著車。我好奇那轎車,趁著打開的車門,東按按、西碰碰,結(jié)果就在方向盤上用了力,把喇叭給按響了,嚇得守在一側(cè)的發(fā)小老爸一大跳。自那以后我知道了兩件事:轎車的方向盤上有喇叭,發(fā)小的老爸不罵人還會笑,因為事后他還讓我多按了幾下,哈哈!
娘對于發(fā)小也是不吝嗇的。只是我家的條件與發(fā)小家相比,真不是差幾個檔次的問題,要想拿出吸引發(fā)小的可口東西,還真不是易事。但我老娘做的手工小吃面餅,卻是獨一絕的,否則也吸引不了發(fā)小那可當美食評論家的嘴。再后來,我家因為爹開大型拖拉機,條件慢慢好轉(zhuǎn),我家一直有早起不喝粥的習慣,因為娘怕早起出車的爹餓肚子,所以晨間吃飯是日常,肚子每每都壓得實實的。偶爾娘會做點面餅吃,總會讓我們期待許久。
爹每日出車前有一個好習慣,就是要把車都好好地檢查一下,看看水箱里有沒有水,輪胎有沒有漏氣,車窗有沒有破裂......有一段時間,爹發(fā)現(xiàn)晨起出門時,車胎老是氣不足,為此就自備了充氣泵,以備不時之需。
當年父母猜測過是哪個壞種干這缺德冒煙的事,甚至有懷疑過是隔壁老二叔家倆小子干的淘氣事。這個鍋直到我成年后再見到發(fā)小,才得以把老二叔家倆小子的冤屈洗清。發(fā)小扭扭捏捏地說要跟我說個秘密:“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喜歡聽輪胎泄氣的聲音,感覺每次聽到都特解氣,就好幾次趁四下無人,放癟你老爹的車胎!
許多年后,我跟老爹再說起這個當年的未解之迷,老爹好象早知道結(jié)果,只是泯嘴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