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一年中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期,做好春季管理工作,可為農作物的豐產、優(yōu)質奠定基礎。我們建議農業(yè)管理部門和廣大農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抓好越冬作物田間管理、春耕備耕,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生產,重點是做好肥水管理,也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特別是寒潮和病害……”在臨安指導農戶加強農作物生產管理時,浙江農林大學作物學學科教授趙光武說。連日來,在浙江省臨安、天臺、開化等地,浙江農林大學近百名專家正結合各地需求,在田間地頭向廣大農戶傳授助力春耕、恢復生產的實用農林業(yè)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林業(yè)的春耕復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眼下正值春耕生產的關鍵時間,如何幫助涉農企業(yè)和廣大農戶,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推進農林業(yè)盡快復工復產,已成為各地農林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作為浙江省唯一的農林類重點建設高校,浙江農林大學涉農學科專業(yè)的專家們,也感受到隨著天氣的轉暖,春耕生產已經迫在眉睫,他們急農民所急,紛紛行動起來,分赴各地開展技術服務和產業(yè)幫扶,全力為春耕生產和農業(yè)生產恢復提供科技支撐。
在學校號召和組織下,浙江農林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先后組成十多支科技服務團隊,分赴全省各地田間地頭,將自己的科研論文“寫”在了春耕的大地上。專家們根據涉農企業(yè)和農戶的實際需求,按照因時因地、分類指導的原則,針對經濟林、蔬菜、茶葉、水果、畜牧、筍竹、食用菌、中藥材等生產經營中所遇到的實際難題進行了調研,對做好春耕生產提供技術指導,盡可能把疫情對農業(yè)生產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
在杭州市臨安區(qū),由該校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特級專家周國模教授帶隊的專家組,先后前往朱村、錦源村等地的農林業(yè)基地開展科技服務。周國模走進毛竹林基地,實地查看了毛竹經營管理情況,針對業(yè)主提出的林分結構、土肥管理、林下套種、機械化經營等問題進行了詳細指導。在天臺縣,該校教授徐凱來到農業(yè)企業(yè)——森然高新農業(yè),針對大櫻桃樹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紅美人的栽培管理,藍莓引種等專業(yè)技術進行詳細指導,給出了相關的技術建議。在開化縣,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王麗,來到蘇莊鎮(zhèn)龍頂茶園,為提升當地茶葉品牌影響力出謀劃策,并展示了她為蘇莊鎮(zhèn)設計的茶葉區(qū)域品牌與包裝。
此外,浙江農林大學還有更多的科技服務團隊,分布在全省各地助力農林春耕復產。在磐安縣,浙江省科技特派員斯金平對鐵皮石斛仿生栽培、黃精林下種植等關鍵技術進行現場培訓,并指導相關企業(yè)如何開展疫情影響下的新產品研發(fā);在遂昌縣,該校教授蘇祝成對春茶受凍情況進行實地指導,對茶葉加工企業(yè)盡快復工復產給予科學建議,并對相關制茶工藝進行技術優(yōu)化,有效提升茶葉品質。
截至目前,浙江農林大學已先后組織了近百名科技特派員,前往余杭、臨安、天臺、開化等10多個縣(市、區(qū)),參與抗疫保生產科技服務活動?萍既藛T先后開展電話、視頻等遠程技術服務200余次;根據各地對農林技術的需求,組織專家編寫防疫應對技術操作規(guī)范80余條,編制各類農業(yè)生產技術指導20多項,累計轉發(fā)超過10萬;先后錄制各類技術指導視頻20余部、開展網上課堂20余次,服務面覆蓋全省112個鄉(xiāng)鎮(zhèn),130家企業(yè)、種植大戶、合作社等。
“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發(fā)揮科技優(yōu)勢助農春耕生產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專家教授既是老師也是科技人員,在疫情面前,我們高校開學時間雖然延遲了,但是發(fā)揮科技優(yōu)勢服務農林業(yè)春耕復產卻不能延遲。利用科研成果助力農業(yè)生產,真正把論文‘寫’在抗疫情助春耕的大地上,才能得到社會的肯定,這也是社會賦予高?蒲腥藛T的職責!闭憬r林大學社會合作處處長劉興泉說,保生產助春耕科技服務行動得到了很多農民的歡迎和肯定,下一步學校還將結合各地需求,組織專家前往更多地區(qū)開展抗疫情保生產助春耕活動。
記者 陳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