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黃金價格創(chuàng)下歷史極值后,目前依舊穩(wěn)站每克500元以上的大關。金飾價格也保持著水漲船高的走勢,并帶動著悄悄興起的驗金生意。與此同時,不少消費者反映,他們在直播間買到的黃金存在“克數不足”“內里是銀外表鍍金”“摻錸注膠”等問題。僅是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潮新聞記者就發(fā)現,近期已有5000多人已經發(fā)起了此類投訴維權。
為此,潮新聞記者在走訪黃金市場、蹲守多個黃金飾品帶貨直播間并多次下單后發(fā)現,很多價格低到離譜的金飾真正含金量,需直接打上問號——99元買到的“999足金吊墜”,比一元硬幣還大,但沒有標識黃金克重;29.9元購入的“黃金福袋吊墜”,買一送一,實物同樣帶“999足金”字樣;9.9元購買的“專柜同款”黃金色戒指,檢測顯示不含黃金……
那么,面對這番“黃金銷售迷局”,我們又該如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黃金吊墜”9塊9包郵
黃金飾品的線上銷售,正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消費迷局”。
3月24日深夜,一家名為“黃金供貨商”的店鋪直播間里,主播正介紹一款“蓮蓬金手鏈”,售價為1399.99元。該款手鏈由數十顆黃色珠子串鏈而成,記者細看了戴在主播手腕上的這款手鏈,其鏈體屬常規(guī)粗細。
客服則回應稱:“直播間按件銷售,看到的價格便是售價!
隨后,記者追問:“有足金證書嗎?”
客服稱沒有證書,店鋪信譽卡是打印后隨快遞發(fā)出,手鏈上則會帶有“999足金”字印。
上述足金蓮蓬手鏈,與記者3月21日走訪杭州白馬珠寶市場(更多詳細點這里)時看到的一款足金手鏈,外觀相同。當時店員介紹,手鏈是空心立體結構,約10克。根據21日當天“999足金”售價508元/克,再加上40元/克工費,該手鏈總價約5500元。與上述網店同款手鏈的叫價,相差4000余元。
由此對比,“黃金供貨商”售賣的千余元“蓮蓬金手鏈”,約為專柜價三折。究竟是老板虧本賣?還是手鏈確實非999足金?對比過的理性消費者,心頭難免有此疑慮。
連日來,潮新聞記者調查發(fā)現,在電商平臺上,像這樣銷售價明顯低于市場行情的金飾,并不少見。不少直播間打著“官方補貼、超低折扣”“新人見面禮”等名義,甚至可以喊價一個“黃金吊墜”最低只需9.9元、一只“黃金手鐲”49.9元……
直播間里,一些消費者會發(fā)彈幕確認是否是真黃金。但主播一般都不會正面回應,而是表示“這是老板三年前的囤貨,黃金成本便宜”;也有主播稱這是“虧本賣,你問的時間,別人已經搶完了”。
與此同時,消費者在網購平臺買到假黃金而引發(fā)的投訴與日俱增。截至3月23日,在黑貓投訴平臺,僅“假黃金”一項投訴就多達5155條,主要涉及黃金“掉色”“鍍金摻假”“含金量不足”等問題。
其中一位投訴者王曉靈(化名)稱,某在短視頻平臺刷到一個主播拿著一個40多克的古法手鐲表示“金店開業(yè)回饋粉絲送300萬真黃金”!澳贸鰜硪粋黃金吊墜,說999真黃金,支持線下檢驗,并且承諾假一賠十萬!蓖鯐造`對主播這句話信以為真,總共花500多元買了三件金飾。但是收到貨后,她發(fā)現鐲子顏色明顯異常。兩個月過去,王曉靈沒有得到售后妥善處理。
潮新聞記者綜合上述5155條“假黃金”投訴看,消費者一旦買到假黃金,平臺客服、賣家經常出現扯皮,也有銷售商跑路“撂挑子”。對此,業(yè)內人士建議,購金還是要認準正規(guī)渠道,黃金價格沒有倒掛,要謹防打折促銷名義的假黃金騙局,“哪怕是二手黃金飾品,一般回收價是在國際金價基線上扣減五六元折舊費?酥卮、價格低的金飾往往是假黃金,需要消費者理性甄別!
“足金”不足
確實,“淘金”熱潮下,摻假手段層出不窮。
連日來,潮新聞記者走訪多家二手黃金回收店鋪、打金店時,就從多名黃金煉制從業(yè)者處獲悉,他們都曾收到過假黃金。而要辨別黃金真?zhèn)危粌H需要憑經驗綜合判斷黃金是否摻假,也得依靠多種檢測手段。
杭州市建國北路上的一家黃金回收店鋪里,老板李豪生(化名)有時一天能收到數根金條。店鋪辦公桌上,放著的榔頭、火焰噴槍、剪刀等都是他的“吃飯”工具。前段時間,他就用這些工具,發(fā)現了假金豆。
“收到實心金飾,我先得把它剪開,看看里面是金的還是銀的!崩詈郎榻B,那天,他將金豆剪開后發(fā)現,里面的金屬呈灰色。見此,顧客才反應過來自己在網購平臺上買到了假黃金。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摻假黃金多為三類:一是在黃金中加入其他金屬,混合冒充;二是在其他金屬表面包裹一層黃金,以假亂真;三是完全以其他金屬冒充黃金,不含一點金元素。
克重、熔點等都是黃金從業(yè)者辨別黃金真假的辦法,練就辨別真假的“火眼金睛”的一個通用手段就是拿火燒,這是業(yè)內辨別黃金的基礎方式——“999足金”在火焰里熔化時,會紅中透出黃,色澤偏橙。而假黃金用火一燒,可以清楚看到白點、黑點,那便是里面摻雜的物質。
如今,“假黃金”中摻入的雜質主要有鎢、銀、銅等金屬,摻雜的方式也越來越隱蔽,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近日,浙江寧波市質檢院黃金珠寶眼鏡檢測中心還揭示了一起涉及錸摻雜在黃金的消費欺詐案例——市面上已經發(fā)現有出現稀有金屬錸摻到黃金里,差一點騙過檢測儀。因為,稀有金屬錸與黃金外觀、密度相近,摻錸黃金無法通過肉眼、簡單稱重、儀器檢測辨別真假。
在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發(fā)現,儀器在多個點位識別均顯示相關金飾為“999足金”。但檢測人員用銼刀打磨后,卻發(fā)現金塊上出現了很多凸起的小白點。“越往里面銼,‘錸’峰就越高,說明金飾內部‘錸’含量比較高。”寧波市質檢院黃金珠寶眼鏡檢測中心主任王超表示。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被拿來冒充的金屬,大多與黃金存在較大價差。近年來,國際金價持續(xù)走高,本月國際金價在500元/克徘徊。但是各方市場信息顯示,一顆純度99.99%的1克錸珠,僅售36.5元;3月25日鎢條(≥99.5%)現貨價格為0.3元/克,白銀現貨5.75元/克。
由此可見,黃金摻假能謀取高額利潤,制造降價假象,擾亂正常黃金市場。業(yè)內人士舉例,市面上較常見的一種打折促銷金飾,其實是“鍍金”。比如一根13克多的“金包銀”手鏈,零售價約為1000元左右,外面黃金鍍層一般只有1克,其余12克全是銀。而如果手鏈是“999足金”,根據目前金價,售價至少需6500元。
遭遇“踢皮球”后該如何維權
一般情況下,線下黃金飾品店鋪會在最顯眼的位置,標注當天金飾價格。柜臺里,每一個金飾都帶有質檢卡,也掛著成分、克重、工藝費標識等。但在一些線上銷售平臺上,不法商家卻也憑借消費者無法當面看見金飾實物的“優(yōu)勢”,正讓黃金飾品網絡銷售平臺成為消費者投訴黃金售假的“重災區(qū)”。比如,一些帶貨直播間用打折寵粉名義隱瞞金飾克重、超低價秒殺等套路,一步步引導消費者走進買單圈套。
但是,消費者一旦買到假黃金,維權又往往會遭遇“踢皮球”——店家推給主播,主播推給消費者,平臺則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最后,精力、時間耗不過的消費者往往只好作罷,就當花錢買教訓。
銷售商有責任確保所銷售的黃金符合廣告描述和質量要求,一旦有摻假問題,不能簡單地把責任推給進貨商等供應鏈的其他環(huán)節(jié)。北京京師(杭州)律師事務所毛夢凌律師向潮新聞記者建議,消費者購買黃金,應當首先保存購買記錄、聊天記錄、直播視頻錄像、商品宣傳素材等相關證據,以便后續(xù)視需要進行維權。
“主播不僅要《廣告法》承擔虛假宣傳的責任,還可能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繼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泵珘袅璞硎,根據《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主播在直播間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或隱瞞真實情況,構成欺詐,消費者可以主張三倍價款賠償。商戶一旦涉嫌欺詐,網購平臺應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責令其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業(yè)整頓,并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如果因直播平臺的監(jiān)管失職,助長不法分子的猖獗之風,甚至淪陷為假黃金銷售窩點,這也將割裂消費者與平臺的信任關系,失去市場!币晃痪下黃金市場從業(yè)者表示,作為商家與消費者的買賣中介,網購平臺應當為消費者保障合法權益,有責任規(guī)范商家黃金銷售,驗證金飾貨源地、含金量等,并對其不定期抽查,發(fā)現問題及時將物品下架。
的確,一旦出現銷售假黃金行為,主播、賣家、平臺,三方等都需承擔法律責任。有效遏制“假黃金”泛濫的手段之一,便是提高違法成本,讓售假鏈條上的每一環(huán)都難逃其咎。在采訪結束前,不少業(yè)內人士都希望通過潮新聞,建議黃金行業(yè)協(xié)會和企業(yè)建立更為全面和細致的自律機制,如實施嚴格的供應鏈審核,確保黃金來源可靠,并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查詢、投訴渠道和高效的糾紛解決機制,“此外,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渠道時應盡量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和平臺,以降低風險。”
(記者 吳越 潘璐 實習生 藍昕宇)